第291章 亩产千斤(1 / 3)

 種田 / 古代言情 2545 字 2023-05-03

給張縣令送去了計劃書,陸青山他們就要全力收甘薯山芋了。

今年村裡人不但要收穫自家種植的山芋甘薯,還要收楓林山上的野生的。

再就是那幾個山坡上的板栗。

村裡人為了以後方便挖山芋, 已經連續出工,把通往山芋地和甘薯地的路,修了個七七八八。

就差修通往竹林的路了,村裡人準備明年有時間再修。

挖山芋甘薯可是急不得的活計,也比較費勁,但是收穫也是非常喜人的。

畝產最高達到了兩千斤,最差的也在一千五左右。

別說是村裡人震驚了,就是大司農,也震驚的無以復加。

據他所知,不論是中原腹地,還是邊塞苦寒之地,從來沒有一種作物能畝產千斤,更別說兩千斤之多。

這麼高產量的作物 ,能養活多少老百姓吶!

大司農激動的在他的冊子上,又記錄了這空前的數據。

這可是他親自跟著村裡人開荒耕作,親自挖出來的東西,又親自稱重,得出的數據。

這一切都是真實的,卻又那麼不真實。

這真是大越之福,天下百姓之福啊!

他找來村長,讓他務必多留種,留好種。

明年就在這臨川縣先推廣,只要種植的人多,慢慢的,數量越來越多,物種也會流傳開來,老百姓接受的過程也會容易不少。

村裡人起早貪黑的趕著挖山芋甘薯,永平侯鄧大魁也從京城趕了回來。

這次與他同行的還有鹽務司的官員,還有鹽監司的巡察,從水路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定州。

在定州總兵府,調集了一隊人馬,由鄧大魁帶著去了鹽湖。

經過鹽務司和鹽監司的測量,發現這鹽湖含鹽量非常大,太適合曬鹽了。

只是北境氣候特殊,一年之中,最熱的時候也就三個月左右。

除了漫長的寒冬,其它幾個月不冷不熱,比不得東面和南面,要曬鹽不太理想。

不過,遠離鹽湖的那座鹽礦,含鹽量確實非常驚人。

在開採鹽礦的同時,也可以曬鹽。

只是,要在這裡開設礦場,卻有些難度。

因為附近沒有淡水,礦工的吃喝是大問題。

離鹽湖最近的一條大河,還在三四個山頭之外。

要是每天都翻山越嶺的去運水過來,就有些太不方便了!

鹽務司的人就帶著牙衙役,在附近尋找水脈,看能不能找到山泉,或者大河的上游,把水引過來。

鄧大魁本來想回到楓林村去,又有些不放心。

災年不逃荒,我帶著族人深山求生最新全文無錯無刪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