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4章 伏笔(3 / 3)

 都市腦洞 / 都市 2705 字 2023-10-26

巔峰之年埋伏筆,度盡劫波港片在

所有衰敗的種子,都在巔峰時埋下。回頭看港片,從巔峰到瓦解,也只有一眨眼的功夫。

92年的港片,正是極盡火熱、癲狂的日子,動不動三四千萬的票房捷報,而港片急速滑落時,創造光輝的這幫人不但主力還在,而且正值創作巔峰。究竟何至於此?

說來說去,港片滑落,還是四個字:英雄、時勢。自古時勢造英雄,英雄也造時勢。但英雄敵不過時勢。

整個60年代-80年代,香港經濟騰飛,文化繁榮,電影界李翰祥、張徹、胡金銓,每一個都是獨當一面的開山人物。功夫巨星李小龍成為風靡全球的偶像。進入80年代,李小龍逝世,成龍崛起,邵逸夫一手創立的無線訓練班也開花結果:周潤發、周星馳、梁朝偉、劉德華、古天樂等如今已是港娛中流砥柱。

這所有積蓄的力量,在80年代不斷爆發,在92年抵達高潮。不僅是港片,當時的香港流行文化是整個全球華人圈的絕對高地。但隨後的人和事,就呈現出興衰更替、滄海桑田的味道。港片江湖內部,商業片主導一切,文藝片愈發黯然失色。

1992年張之亮編導的文藝片《籠民》拿到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、最佳導演、最佳編劇、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,卻只獲得177萬港元的票房。難怪當時的影評人感嘆說:“站起來的敵不過睡下去的,這實在是香港影壇的悲哀!”出於追逐豐厚票房利潤的本能,各大製片公司什麼熱門拍什麼,漸漸市場武俠片、梟雄片、無厘頭喜劇氾濫,卻多半是東施效顰。

片商們“一切向錢看齊”的策略,引發了電影市場的諸多亂象,最終劣幣驅逐良幣。大公司紛紛離場,跟風爛片見縫插針,多年後人們才恍然大悟——衰敗的伏筆,早已埋下。

另一方面,香港經濟最好的時候,GDP總額能佔據整個中國的18%。但隨著經濟格局的改變,香港經濟不再一枝獨秀,文化也不再獨領風騷。寫下《滄海一聲笑》的黃霑晚年感嘆粵語歌的沒落,不止港片,港娛豪情都只剩一襟晚照。

外因方面,90年代初開始,以《終結者2》和《侏羅紀公園》為代表的好萊塢電腦CG大片開始加快全球化步伐,全世界人民都愛看好萊塢大片,曾經的香港電影后花園臺灣市場,不再唯港片馬首是瞻了。

娛樂開局渣了大蜜蜜完本全文無錯無刪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