右手拿過墨條。
角度傾斜一點放在硯臺裡,左手牽著袖子,不快不慢的研墨。
少頃,一汪濃淡正好的墨汁出現。
她才抬眼去看捲上的題目,不似會試之題,殿試只考策論,且只有一道題目,但僅僅題目就有三百餘字,貢士們需要據此寫一篇兩千以上的策論。
兩千字其實還算少的了,總有人希望用卷換取勝利。
許玥記得,不知哪一屆的殿試,有人從白日到黃昏,到最後,一共寫了一萬多個字,白紙都不夠用了。
最後得了第幾名,倒是沒記載下來。
不過,想也知道,如果是狀元、探花怎麼可能不傳為佳話。
然後狠狠的記上一筆?
沒有……那就是名次不理想了。
今年的殿試題目是關於民生的,且不是炙手可熱的開海,也不是許玥猜測的削世爵和稅務問題,而是不大不小的一件時事:
——京城雪災,上面詳細寫了雪深幾寸,塌毀百姓房屋幾何,多少人衣食無著……問該如何處理?
呼。
一陣小小的抽氣聲響起。
雪災發生不久,還沒過去一個月呢,按理來說,現在的處理方案擺在面前,按理來說,貢士們照本宣科就可。
可有兩點。
其一,照搬答案,最多得箇中。
其二,那時候他們剛剛考完,天氣又那麼冷,大多心思都在自己的名次上,放了榜之後自然要慶祝一番。
誰也沒想到,殿試的題目竟然是這個。
如果我早知道……
此時,許玥心中的一個疑惑終於解開了,她的頭微微往右邊偏了偏,那是李景淮所在的地方,為災民施粥施衣,可不就瞭解更多了?
不愧是氣運之子啊!
挑眉嘆了一句,許玥將心思沉了下來專注於自己的文章,雪災的處理古往今來有不少,不外乎安撫民心,給衣給糧,保障生存,加上重建房屋。
只不過具體的過程不同,導致結果有天壤之別。
首先要說明,受災的百姓一般集中在城南和成北,房屋老舊,所以容易倒塌,這樣的人家往往經濟來源單一,生存艱難。
然後作為主政官員,第一時間該做的是上稟朝廷,請求賑濟。
這是必要的程序,得乎“名”。
許玥思路清晰,寫了放糧、炭、衣,募捐,召集大夫救治傷患,安撫民心……這樣大概每個朝代基本會做的事情。
然後到了重頭戲,她筆鋒一頓,最後還是寫了下來。
以工代賑。
一,可以使百姓得到必要的收入和生活保障,還減少了朝廷的付出。
二,讓百姓“安定”下來,失去生活來源又無所事事的青壯聚在一起,很容易發生摩擦,甚至是暴亂。
他們有了事情做,就消磨了精力。
三,也是如今很少人意識到的一點,激發災民的積極精神,擺脫消極的心思,很多受災的人,其實不是死在了天災,而是自己崩塌的內心。
……
這一篇文章,許玥足足寫了六千字,她放下筆的時候,周圍已經有大半貢士寫完了自己的文章。
檢查,收卷,出宮。
許玥走出宮門,上了馬車後回望了一眼。